第95章 散花绫与献俘图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95章 散花绫与献俘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章 散花绫与献俘图

  其次则是一幅已经打开的画卷,画卷装饰有金有银,异常华丽。

  而画面上绘制的内容则是一个帝王模样的人与文武百官站在城门楼上,下方一个披头散发的异族跪伏于地上,两旁站着两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而在两旁还有扬威的士卒,欢呼的百姓,招徕客人的商肆,以及在楼上大胆往下抛花的年轻女子。

  “这礼物,朕应当更胜一筹吧?”李世民问左右。

  “献俘图能观陛下之威,能见我唐之盛,更能看我唐百姓之富足,一匹花绫如何能比?”

  长孙无忌很是自信,如今大唐已经在迈向盛世的路上,那诸葛武侯身处乱世,如何能比?

  但看到下面的评论后,长孙无忌笑不出来了。

  【再次给大佬跪了,画我不认识,但这匹用心的散花绫仿的真像是那么回事儿!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新了,没有岁月的包浆,差评。

  好奇去搜了下散花绫才明白,丈育之前提过的那位陈宝光妻,其改进发明的提花机主要就是为了产散花绫的。

  又是一波文明接力啊,唐朝时,没有留下名字的匠人根据提花机改进发明了花楼机,这东西现在被称作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可惜无论是陈宝光妻还是唐朝的匠人,亦或是中间为了改进这个付出心血的工匠,没有一个人能留下名字的。

  这花楼机和至今我们还在用的散花绫本身就是他们最好的丰碑。

  我虽然不懂散花绫,也不懂书画,但是看明白这幅画卷的装裱了,木轴镶金玉,标准煤老板暴发户审美,义乌真迹无疑。

  我又想起来这期视频的现眼包梁武帝,这货干的为数不多的人事儿之一就是推进了书画装裱之法,不然咱们现在留下来古代书画真迹只会更少。

  鉴定真假这还需要看那些?大佬制赝麻烦用点心啊,二凤抓颉利没错,但史书记载那是贞观四年初的事儿了,这上面题的是贞观三年的,骗鬼呢……

  这肯定是故意为之啦,毕竟伱看这纸是皮纸而不是宣纸,说明考据很用心,毕竟青檀皮制宣都是宋朝的事儿了,而且还有这工笔技法,没有用宋才出现的白描,也没用明代的勾勒填色法,仿唐初仿的很用心。

  看到署名是阎立本有点唏嘘,虽然大佬终唐一朝有丹青神化之名,但因为有几次被二凤呼来喝去,觉得有所屈辱,给儿子告诫过说自己“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禁止儿子习画,但如今回看中国绘画史,终唐一朝唯有吴道子能比肩,绘画出神入化的人反倒觉得绘画乃是贱业,读之唯有一声叹息。

  话说我记得好像有人把李承乾胡化的锅甩到了颉利头上?因为颉利这货在宫里给二凤跳舞时候住不惯房子,非得自己弄帐篷,估计那时候李承乾没少见。

  李承乾问题可太复杂了,颉利可算了,根本背不动这口锅。】

  李世民脸色也僵住了。

  第一感想是,待会儿甘露殿散会之后就要急召孙神医。

  第二感想则是,自己啥时候对阎立本呼来喝去了?

  仔细反思了两遍,李世民也是一无所得,随即看向阎立本,撞上的是这位画师臣子惶恐的眼睛。

  “陛下……”

  阎立本一时也不知道该说啥,他本身肯定是想入仕的,但如今知道兄弟两人都是因绘画传世,且名冠大唐,入仕的心思反而淡了不少。

  而且其中提到的几种绘画之法,他很感兴趣,甚至还想努努力去把那宣纸做出来。

  到那时有了新画法和新画纸,他不仅是丹青神化,更想成为名传千年的丹青神话!

  所以如今反倒是有些惶恐:陛下不会因此怪罪吧?

  李世民挥手打断了阎立本的惶恐,认真交代道:

  “立本你有丹青神化之名,朕有千古一帝之誉。”

  “吾尊汝画道,汝以画笔记录盛唐之景,如此岂不相得?”

  阎立本大喜,这也是他的打算,不过随即心里有点犯愁:

  此前开心时候画的几张陛下捧腹之图,要不然想办法私藏销毁?

  安抚好阎立本之后,李世民盯着后面关于李承乾的字眼沉默许久。

  一个问题复杂的太子承乾,一个如今尚在襁褓但似乎做皇帝相当优秀的皇子治。

  如何抉择?

  尤其今岁太子太师李纲因脚疾行动不便,承乾每日主动去宫外迎接搀扶。

  如果什么事情都不知时李世民会很欣慰太子谦怀有范。

  但如今……李世民沉沉叹了口气,随后便看到一脸担心看着他的长孙皇后。

  随即李世民恍然:还有一个如今应当不过十岁的女帝也要入宫陪伴观音婢了。

  大唐皇帝陛下忽然很想出宫走走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